王一名:中航沈飞(600760.SH)——飞机中的战斗机

“飞机中的战斗机”,这句话对很多公司而言只是一句夸张的广告,但对中航沈飞来说,却仅仅是每天的炊烟升起。
马上就阅兵了,了解一下这家公司,你会成为“观众中的飞行员”。
一、公司概况
中航沈飞(600760.SH)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战斗机生产企业,也是A股战斗机整机制造领域的唯一上市平台。1、基本规模:公司总市值约1746亿元(截至2025年8月26日),总资产达641.78亿元,净资产176.14亿元。作为国内航空防务装备的龙头企业,其在战斗机领域的市占率超过80%。
2、营收状况:2025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.28亿元,受产品交付节奏和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,同比下降32.35%;归母净利润11.36亿元,同比下降29.78%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改善,达到30.87亿元(上年同期为-58.95亿元),主要得益于销售回款能力的增强。
3、员工与管理层:公司注册地址在辽宁省沈阳市。管理层团队具有丰富的航空工业经验,注重技术创新和产能提升,正在推动公司从单一的装备制造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转型。
二、公司面临的机会
1、国防预算稳定增长与装备升级需求:2025年全国国防预算同比上升7.2%,资金重点投入装备升级与信息化建设,为整个军工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。中航沈飞的核心产品,如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-35A,在内装和外贸方面需求巨大。2、军贸市场拓展:中国军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。例如,航天彩虹的无人机产品成功获得了中东地区的巨额订单,这预示着中航沈飞也有潜力凭借其技术优势拓展海外市场。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-35A在国际航展上的亮相,有助于提升国际知名度并开拓军贸市场。
3、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发展: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。中航沈飞已表示将以民用无人机研制和军民通用技术转化为突破口,积极探索应用场景构建和运营体系保障等发展模式。
4、“十五五”规划订单周期开启:业内分析认为,2025-2026年随着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推进和落地,军工行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指引将逐渐清晰,新一轮订单周期有望开启,行业景气度可能迎来复苏。
三、公司面临的威胁
1、产品交付与产能瓶颈:军工产业普遍面临产能不足的困境。熟练制造工人短缺可能拖慢交付进度。虽然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大幅增长113.47%,表明订单充足,但若产能建设(如沈北新区新厂区)进度不及预期,将影响订单交付和收入确认。2、成本控制与研发风险:先进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涉及高昂的成本。研发隐形和混合推进技术导致成本上涨超两成。如果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成本,或者关键研发项目不及预期,可能会对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。
3、外部依赖与供应链波动:公司的生产经营可能受合同签订进度、配套供应进度等外部因素影响。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下滑就部分归因于此。
4、审价政策与毛利率波动风险:军品审价政策可能导致产品价格调整,从而对公司毛利率产生负面影响。
四、公司具备的优势
1、行业龙头地位与高壁垒:作为国内歼击机龙头之一,中航沈飞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具有垄断性地位,市占率超过80%。这得益于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,行业壁垒极高。2、技术积累与创新突破:公司持续强化数字化智能制造体系,在大型结构件数控加工、复合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领先优势。其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-35A相继亮相珠海航展和巴黎航展,展示了技术实力。
3、现金流改善与资金支持: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改善至30.87亿元。此外,公司近期成功完成了40亿元的定向增发,以及期末专项应付款余额达317.04亿元,这些资金专项用于国防科研和国拨基建技改项目,为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设和技术研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。
4、“研、造、修”一体化发展:公司正由单一的装备制造向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转型。子公司吉航公司2025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7.7%,虽然暂未盈利,但亏损收窄,表明维修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并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五、公司存在的劣势
1、业绩周期性波动:公司的业绩受国防战略需求、产品交付节奏和型号采购计划影响较大,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。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利润下滑就体现了这一点。2、客户集中度高风险:作为航空防务装备制造商,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。虽然订单需求相对稳定,但这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一定影响。
3、盈利能力有待提升: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12.25%,同比微降0.21个百分点。尽管净利率因其他收益增加而略有提升,但总体毛利率水平相对不高,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空间。
4、研发投入阶段性波动: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67.88%至1.82亿元,这主要受项目研制任务周期影响。虽然这属于正常波动,但可能引发市场对长期研发投入连续性的关注。
六、公司面临的机会和未来展望
中航沈飞虽然短期业绩承压,但长期成长逻辑依然清晰。1、短期展望:随着2025年下半年产品配套交付进度的加快和产能的逐步释放,公司业绩有望得到修复。充足的合同负债(75.32亿元)为短期收入确认提供了基础。
2、中长期展望:
(1)内需外贸双轮驱动:国内方面,空军主力机型歼-16系列、舰载机歼-15系列以及新一代隐身战机歼-35的内需需求持续。国际方面,军贸市场的开拓将成为新的增长极。
(2)新质生产力与产业升级:公司在复材、钛合金产业化方面的投入,以及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,将助力其培育新的增长点并提升产业竞争力。
(3)产能扩张与效率提升:沈北新区新厂区的建设预计2026年底交付使用,将有助于解决产能瓶颈,支撑规模化交付。
(4)估值水平:根据多家券商预测,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均值约为37.94亿元(范围在34.20-40.88亿元之间),同比增长约11.79%。
以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61.57元计算,根据上述净利润均值及总股本(约27.4亿股),对应的2025年预测PE约为44倍左右(不同机构预测存在差异)。投资者需关注其产能释放进度、新机型列装情况以及军贸订单的获取。
(5)风险提示:需警惕下游需求不及预期、产能释放进度延迟、军贸市场拓展受阻以及成本超预期上升等风险。
(重要提醒:本公众号文章仅基于公开信息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)